2019年7月6日,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赴永泰县“助力精准扶贫,问道乡村振兴”实践队奔赴福州“后花园”永泰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问儒那得钦如许?为有望重知识来
在行程的第一站——盖洋乡三对厝,古厝文化传承人郑尔瑞老先生早早地等候在古厝门前,引导实践队探寻一段精彩的红色文化之旅。
汝器厝中,一块上书“文魁”二字的大红牌匾吸引了实践队员们的目光。魁为首,一个乡间儒士怎能得到这样的赞许?带着疑问,实践队员跟随郑老先生继续往前。门窗的木刻上多为进京赶考的书生和静坐读书的学者,代表了主人对知识与文化的重视,对书生与学者的尊崇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
急公慕义舍私利,位卑未敢忘忧国
沿着古厝小径穿行的时候,有同学提出了疑问:“这一片打好了地基,为什么没有继续建造?”
郑老先生与大家一起回忆了当时的社会情况: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舰队虎视眈眈,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的海防受到严重威胁,郑氏三兄弟“急公慕义”,自愿放弃未完成的工程,将所省下的银两全部捐献给国家巩固东南海防。自此以后,古厝再未兴建,留下了这块打好地基的空地。
队员们不禁为郑氏三位前人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三位无官无爵的乡间士绅的真实写照。国家危亡,能弃个人居身之所,舍全族积蓄之财,天下又有几人?“爱国”作为郑氏家训,长久地流传到现在。
在参观古厝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体会到了尊师重教,团结齐心的精神以及“位卑不忘忧国”的家国情怀——这些不仅被雕刻于古厝的门窗木刻之上,也被牢牢地镌刻在郑氏家训传承人的心中。
党的发展即信仰,党的决定即大局
7月6日下午,实践队在永泰县闇亭寺聆听了曾在此工作的红军革命先辈钟循仁同志与杨道明同志的故事。
钟循仁与杨道明同志作为闽赣省委的主要领导,坚守根据地,反围剿失败,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络。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选择暂时隐入空门等待重新与组织取得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钟、杨二人没有向中央领导写信请求资助,而是在寺庙周围开荒种粮,带动广大信徒群众坚持爱国爱教,用实际行动继续支持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昔日的省委杨书记,如今的寺庙杨住持常常语重心长地对信众讲:“党的决定就是大局,念佛勿忘爱国”。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这些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青年学子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2周年之际,实践队踏寻先烈的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用实际行动致敬那永不妥协的抗争!
(文/许逸凡、杨贞洪图/闫佳豪 核稿人/文鸿莹)